暴雪来临前,各种暴雪预警就已经刷在大家的眼前。我们期待着雪花洋洋洒洒的飘落,同时隐隐担忧——会在哪里跌上“新年第一跤”?不过,令我们欣喜的是,学校早已经做好防御措施,想跌跤,没那么容易。来跟着我们看看学校做了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措施吧!
用电安全第一位
自暴雪来临,宿舍公寓的电时不时就会罢工,学校能源管理服务中心为保证全校供电安全,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为了能够及时应对学校出现的电路问题,能源管理服务中心全体人员集体出动,首先铲除各个电力供应点到值班室的主干道上的积雪,以保证第一时间进行供电。能源管理服务中心人员加强值班和监督,日夜在值班室看守,并制定了应对本次强降雪的供电方案。
能源管理服务中心常老师说道:“为了有效率地应对这场大雪,我们后勤人员已经形成了一种工作意识,以全校的供电安全为主。有的后勤人员第一时间从家步行三小时到校,我们这几天也都在学校,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不能影响学生之间基本用电和作息生活。”
公寓温暖阿姨给
这几天出入宿舍我们可以看到,地上铺了干草,去年的大雪季,我们还小心翼翼,今年放心多啦!这是为防止地面光滑而导致出入宿舍的学生们走路打滑、跌倒受伤,学生公寓的阿姨们晚上在宿舍大厅、宿舍门前楼梯处铺上的。第二天一早,上午上课的学生们像往常一样陆陆续续安全地走出了宿舍门。但阿姨们还是担心我们出了宿舍会不小心滑倒受伤。为了给学生们开辟出安全道路,阿姨们和部分学生们撸起袖子加油干起活儿来。
我们来到信苑三号楼,看到阿姨们正辛苦地忙着铲雪。之后我们在关阿姨口中了解到,大雪的来临也给她们也造成了不少的困扰。路上结冰,车辆出行不便,原来的一天一班也变成了三天一班,阿姨们来的时候也是备足了干粮,准备着三天值班。
住在仁苑二号楼来自地球与环境学院的张远远同学也是帮助阿姨们铲雪的学生中的一员,“1月3号晚上路面上有积雪之后,我们几个同学就和阿姨们忙活起来,把宿舍门前的雪给铲掉,开辟出一条小道来。但是大雪下了一整夜,第二天早上起来之后路上又有厚厚的一层雪。所以我们就继续干,一直铲到下一栋公寓楼的路口。这两天,我前前后后铲了三次雪。结冰的地方特别难铲,我们就一个接着一个来干,人多力量大嘛,最终还是完成了!”虽然流了汗、出了力,但张远远也不顾及劳累地告诉我们。学生公寓门前一条条通向食堂和教学楼的中间没有积雪道路都是阿姨们和学生们辛苦劳动的成果。雪下了那么久,天气寒冷不减,但是有了他(她)们,道路显得不那么光滑,心里也暖暖的。
食堂幸福加一倍
大雪天里,最幸福的应该就是吃上一顿热乎饭。但大雪使得交通不便,道路积雪影响食品原材料的运输。为了供应上学生的需求,食堂提前储备食品原材料,且比往日多储备一倍的物资,以保证正常供应。
雨雪降温天气,为了做好食堂的防滑除雪工作 ,食堂组织职工义务清扫主干道的积雪和冰,铺防滑草垫,方便通行,保障同学们的安全,不影响正常用餐。积雪很厚,这些工作人员拿着除雪工具在寒冷的天气一点一点的开通行走道路,真的是十分辛苦,为他们的工作点赞。
天气寒冷,服务热情暖暖。食堂职工热心服务,尽最大努力给同学送去温暖:多打一点饭菜,多打一点菜汤,保证免费汤的供应。食堂很注重饭菜保温的工作,让同学们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暖胃更暖心。
非常时期,食堂的职工改变原有的上班时间和作息习惯。比如供应早餐的食堂,临时给师傅们安排住处,凌晨2点就开始加工早餐。这个时候大多数同学正在熟睡,而这些师傅们却在为我们的早餐辛勤劳动,感谢他们。
公共楼宇早准备
大雪天气导致的出行不便使上课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但余老师显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他说,因为准备的很充分,所以这次的应急措施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尽力保护同学们的出行安全。雪花还没见到影子,在此三天前就已经采购好了应对大雪需要准备的物品;大片的雪花还没落地,各个地方的安全工作就展开地相当充分。
因为教学楼是整个学校教学工作最集中的地方,为了更好地保护同学们和老师们的安全,工作人员和楼道管理人员几乎是一刻不停地与暴雪作斗争,在楼前开辟出一条条雪道,巡视每一处容易出现事故的地方,或放上警示牌,或铺上稻草和草垫。余老师自豪地说:“我们一直都在忙碌,一刻都没闲过!”除此之外,图书馆、实验楼、重点实验室等楼宇的安全措施也与大雪同步落地,每个地方也都有相应的人员及时清理积雪,保障大家的出行。清雪人员在寒风中一丝不苟地工作,铲车的人员也不懈怠,一旁有相关人员负责指挥和分配任务,还有一些人员负责看护路过的学生老师,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将整个清雪任务维持得井然有序。
(组稿:卜玉洁 审稿:曹明章 采写:华彤、李想、刘迎、陈天锋、谢尚志、马王)